你用對了嗎?尿素別用錯,用錯惹大禍尿素含氮量*,施用量不宜過大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“肥害”。下面我給大家講講尿素的使用禁忌 1.忌地表撒施 尿素撒施在地表,常溫下要經過4~5天的轉化才能被利用,大部分氮素容易在氨化過程中揮發掉,一般實際利用率只有30%左右,如果在堿性土壤和有機質含量*的土壤中撒施,氮素的損失會更快更多。而且尿素淺施,易被雜草消耗。尿素深施,融肥于土,使肥料處于濕潤的土層中,有利于肥效的發揮。作追肥應穴施于苗旁或溝施在苗側,深度應在10~15cm左右。這樣,尿素集中在根系密集層,便于作物吸收利用。試驗證明,深施比淺施能提*尿素的利用率10%~30%。 2.忌施后馬上灌水 尿素屬酰胺態氮肥,它要轉化成氨態氮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,轉化過程因土質、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不同,時間有長有短,一般在經過2~10天才能完成,若施后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,尿素就會溶解在水中而流失。一般夏秋季節應在施后2~3天才能灌水,冬春季節應在施后7~8天后澆灌水。 3.忌與堿性肥料混施或同時施用 尿素施后須轉化成氨態氮才會產生肥效,而氨態氮在堿性條件下,大部分氮素會變成氨氣揮發掉,所以尿素不能與石灰、草木灰、鈣鎂磷肥等堿性肥料混施或同時施用。一般來說,夏秋季節,尿素與堿性肥料應錯開3~4天施用,冬春季應錯開7~8天。 4.忌用量過大 尿素含氮量*,施用量不宜過大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“肥害”。一般每畝施用5~15公斤,水田每畝施15~20公斤。施用過多,在轉變為碳銨前不能被土壤吸收,容易被雨水淋失,且易傷害作物。同時尿素施得過多,大部分被流失,進入地下水,將會導致水體的氮素污染,造成亞硝酸鹽的沉積,嚴重影響人畜安全。 5.忌施用過晚 施用尿素過晚,不利于肥效的發揮,易造成作物貪青晚熟,故一般應比其他氮肥早4~7天施用。 6忌單一施用 尿素的有效成分是氮素,養分單一,而作物生長發育需要多種營養成分。因此,尿素應和有機肥及磷、鉀肥等配合施用,以滿足農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要。 施用方法不當極易造成尿素隨水流失、氨氣揮發等氮素損失現象,浪費肥料,耗費人工,還極大地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。尿素含氮量*,施用后效果明顯、無副作用,它既可作基肥、追肥,還可作根外追肥,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。但若施用方法不正確,施用時期不適宜,就會導致其利用率顯著下降,嚴重時利用率僅為10%~20%。種植戶既花了錢,又浪費了時間,但卻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,甚至還可能引發“肥害”,危害作物,因此,正確、科學地追施尿素非常必要。接下來給大家說說尿素的使用方法 1.適時追肥 尿素為酰胺態肥料,需要轉化為碳酸銨被土壤膠體吸附,進而被作物吸收,這一過程需要6~7天,此間尿素*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,后緩慢轉化成為碳酸銨,因此,尿素做追肥施用時,應在作物的需氮臨界期和肥料**效率期前1周左右施入,不可過早或過遲。 2、深施覆土 在玉米、小麥、番茄、白菜等作物上施用,應在距離作物20厘米處,挖15~20厘米深的穴,將肥料施入后用土蓋嚴,在土壤不是太干旱的情況下7天后澆水。當土壤干旱嚴重確需澆水時,應小水輕澆1次,不可大水漫灌,以防尿素隨水流失。在水稻上施用時,應采用撒施,施后保持土壤濕潤,7天內不能灌水,待肥料充分溶化被土壤吸附后,可澆1次小水,而后再晾曬5~6天。 希望以上對大家有所幫助
文章分類:
行業資訊
|